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
>> 清廉文化 >> 家规家训
香溪范氏:忠孝传家 廉善济世

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4:06 来源: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

     香溪镇坐落于兰溪市区的北郊,兰浦省道兰梅公路贯穿全镇,兰江水运上可达兰溪,下至桐庐、富阳、杭州,素有兰溪“北乡门户”之美誉。北宋末年,范锷为避战乱,从苏州吴县迁至兰溪香溪定居,自此开启了香溪范氏的发展篇章。

香溪镇宝塔村全景

  “国课宜早完,赏业家撙节。懂理宜选择,贤劳宜酬敬。铺欠宜惩儆,力役宜预防。能才宜崇奖,子弟宜教训。国法宜禀遵,祠宅宜修理。守望宜相助,和睦宜共敦。”范氏先祖范履冰订下范氏家规,涵盖了为人处世、修身齐家、治国理政等多个方面,集中体现了香溪范氏的家族价值观。

《香溪范氏宗谱》

  “忠君爱国”是香溪范氏家规的核心要义。家训中明确教导族人,要时刻心怀国家,以国家利益为重,为君分忧,为国立功。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,应挺身而出,不惜牺牲个人利益。被誉为“婺学之开宗,浙学之托始”的范浚就是牢记先祖遗志、以家规家训为行为准则的代表之一。

范浚像

  范浚(1102—1150年),字茂明,世称“香溪先生”,兰溪人,南宋三大理学流派之一“婺学”的开拓者。与家族内其他父祖、昆弟、子侄的官宦经历相比,范浚不慕荣利,笃志求学,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研读,隐居不仕,一心讲学。

范浚撰写的《范香溪先生集》节选

  范浚一生没有做官,却始终怀抱“忠义”二字,时刻关注国事民生。绍兴七年(1137年),宋高宗决定御驾亲征,这令范浚异常激动。于是他撰写了《进策》二十五篇,所论十分广泛,涉及了谋策、用人、改制、增钱、除盗等问题,全面分析了南宋初期的政治、军事形势,积极为抗金建言献策,以笔为剑,践行着忠君爱国的理念。

  在忠孝家风的熏陶下,范氏子孙科举鼎盛,范浚父亲为人宅心仁厚,为官廉洁奉公,累阶至金紫光禄大夫、上柱国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少保、资政殿大学士。范浚在家中排行第八,除了二兄范深为举人外,其余八位兄弟都是进士,九人全部为官,留下了“一门双柱国,十子九登科”的佳话,也激励着后世子孙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。

范氏家庙

  为传承和弘扬先祖的优良家风,香溪镇修缮范氏宗祠,在其中设立廉洁家风展示区,详细展示家规家训的内容,生动讲述先辈们清廉为官、乐善好施的故事。镇里还依托文化活动中心,定期组织开展廉洁家风主题活动。在良好家风的浸润下,香溪镇崇廉尚洁、崇德向善的氛围愈发浓厚,香溪范氏的家规家训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数字化廉洁文化廊馆

党员干部体验数字化廉洁文化廊馆

  与此同时,香溪镇还以范浚的“进士文化”和“礼学文化”为基础,充分挖掘范浚廉洁思想,创新将数字化应用与清廉教育阵地建设相融合,打造了以“播种之地”“进士之路”“传承之道”为主要内容、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的数字化廉洁文化廊馆,不断增强老百姓对本地清廉传承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让清廉教育和家规家训不断入脑入心。

(兰溪市纪委监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