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专题专栏 | >> 树家风,严规矩,促勤廉 | >> 学习体会 |
发布时间:2016-12-02 11:28 来源:地区管理员
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武义县用好用足本土资源,把家风家训作为深化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,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在传承好家风家训中争做合格共产党员,助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。
追本溯源,让好家风家训得到传承。依托历史文化遗存,结合武义特色,归纳、提炼传统历史和现今社会中的家风家训,激发家风家训生机活力。一是多角度挖掘。聚焦武义历史传承中形成的道德规范、传统习惯、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等内容,去粗取精、由表及里进行总结,拓展其外延内涵,提升其生命力。如熟溪街道蜈蚣形村从畲乡“合力创业、和睦相处”的优良传统中,总结出“合和”家规家训,得到村民一致认同。二是多渠道征集。通过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网站、微信等媒体平台,在全县范围内征集“最美家训”、“治家格言”72条次。组织专家学者、媒体记者,寻访26个传统古村落,采访21户“最美家庭”,形成特色村训、家训58例,使得好家风家训从家庭走向社会。三是多层面提炼。立足郭洞、俞源等全国历史文化名村,以及吕祖谦、巩庭芝、朱若功等历史文化名人家规家训内涵,挖掘思想精髓,解读现实意义,形成立得住、易学习、可传承的典范样本。如举办明招文化学术专题研讨会,深入研究南宋理学大师吕祖谦著作《官箴》、《学规》,提炼出“明理躬行、清慎勤实”的吕氏家风,并拍摄成电视专题片。
宣教并举,让好家风家训深入人心。丰富家风家训教育形式,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认真思考家风家训本质,推动学习入脑入心。一是宣讲身边典型。开设家风好故事专栏,每天推送两则家风好故事,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目前已推出18期,点击阅读达47万人次,点赞、评论2万人次。组织专家、乡贤人士、道德模范和家规传承人,到基层支部讲述家风好故事100余场次,浓厚声势氛围。二是选编乡土教材。拍摄电视专题片《明招书声远·吕氏家风长》,在全县18个乡镇(街道)、温泉度假区,67个机关部门和145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巡回展播,化抽象感知为具体理解。编印《明招吕祖谦家范·学规》读本,组织全县45所中小学校4.3万名学生集体诵读抄写,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。三是建好学教阵地。整合各方资源,构建纵向到底的教育培训阵地。全县面上在县委党校、明招讲院、璟园古民居博物馆等地建立教育基地,乡镇(街道)在党建精品村和历史文化名村设立教学点,有条件的村在文化大礼堂开设家风讲堂,常态化开展家规家训专题培训。目前,受教育人数近万人。
躬身践行,让好家风家训成为标尺。把“行家规家训”与“做合格党员”紧密融合,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,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践行家风家训。一是人人立家规。采取召开家庭成员会议的方式,从修身、齐家、教子、为官、立世等方面,立出家规。党员领导干部还通过单位班子和支部会议等形式,相互交流启发。二是人人晒家规。开展家规家训集中展陈活动,在工作单位、党务公开栏、家门口等醒目位置晾晒家规,接受群众对家规内容的评议和执行家规的监督。如县国税局集体晒出136名在职党员干部的“家训墙”;三港乡章湾村为300多名党员群众统一制作木质“家训牌”,悬挂在自家门前;茭道镇上下坑村将“慈孝”家训写入村规民约,群众拍手称道。三是人人行家规。围绕中心工作、群众需求,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、生活和联系服务群众中践行家规,做到尽职在岗位、服务在社区、引领在社会。如,全县3000多名机关在职党员结合“立家规、传家训、树家风”活动,进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,累计募集资金24.42万元,帮助2300余名群众实现了微心愿。(武义纪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