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婺好家风:金东琐园村严氏

发布时间:2016-11-10 09:16 来源:地区管理员浏览次数:

图片1

金东区琐园村党员以传统曲艺———“道情”说家训

  【前世】:守节尽孝

  琐园村位于金东区澧浦镇以东,主姓严,由汉代名士严子陵六十一世孙严守仁于明万历初迁居形成。琐园村有一座很特别的小祠堂———永思堂,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女祠。

  据村里的老支书严承训介绍,琐园村第六代有位太公名叫严元善,前后有三任妻子。元妻范氏,并无子嗣,因病去世后,严元善娶了继妻陈氏,生一女,后又娶了妾室徐氏,生一子名为严秉璲,而郑氏便是他的正妻。1795年,严秉璲英年早逝,郑氏在丈夫死后一心侍奉两个婆婆,持家有道、训子有方,她的4个儿子也相继成才,除大儿子为贡生外,其余均为太学生。郑氏的婆婆徐氏、陈氏于1801年、1802年相继离世。在操办后事时,一条“妾、侧、副室卒后灵位入祠不能置于祠堂正中的神柩中”族规让郑氏觉得有失公允。她提出,既然婆婆不能进严氏宗祠接受供奉,那么便另建家庙。1815年,家庙建成,取名永思堂。

  在当时,这是不可想象的事,由此还引发一场大讨论,族人最终决定废除这条家规。在严承训珍藏的史料《庶母位次辩》中,尽管有些地方残缺不全,但清楚地记录了郑氏为女性权益斗争的过程。郑氏的这番举动还得到时任金华知府吴廷琛的肯定:“训子义方、节孝。”清道光《金华县志》中也有记载:“严舒泰妻郑氏,廿八岁守节,创建祠庙,训子義方,现年五十八岁,节孝。”

  时光流转,琐园村的家规家训也在逐渐演变。流传至今,“子孙各宜安分守己,切不可争讼,凡属致争事宜,自有定理,应听公论,公剖劝处,如横行不遵,致伤族谊者,作刁顽论,合族公呈之”的16条家规家训是村民耳熟能详的箴言。

【今生】:党员标准

  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,琐园村党支部将严氏家风建设作为深入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,邀请专家、访谈村民、查阅典籍、整理族谱,充分挖掘严子陵家规家训五十六条、省身十则、家行七事等传统家规家训,总结提炼了“孝、尊、教、劳、谨、制、宗、律、贞、守”十字家规,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农村家风家训陈列馆。

  今年9月,琐园村党支部又结合家规家训组织开展了党性“十问”大讨论活动。对照存在的突出问题,讨论合格党员具体标准,制定出农村党员行为规范———守纪律、讲规矩、坚决向中央看齐;牢记党员身份,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;团结同志,不搞派性;讲真话,不装、不吹、不瞒,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;积极参加党员活动,不脱课;带头走在前列,支持中心工作,不和组织讨价还价;经常去联系户走走,意见多听、事情多做;要群众做到的,自己先做到;家人要管好,邻居要处好;管好手和脚,不该拿的不拿,不该去的不去。

  古老的严氏家训,就这样融入了当代,融入了严氏后人的血液。一名余姓村民党员原本居住在怀德堂的一间古屋中,得知村里要收回古建筑统一管理后,带头主动腾空了老房子。他说自己虽然姓余,但是历年居住在琐园村,也算是严姓的一部分,理应遵守严氏家规,支持村里的工作。正是如此,琐园村的古建筑群在短短一年内焕发新颜,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,带动村民增收。仅国庆假期7天时间,前来琐园村参观的游客达8.3万人次。

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